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羅霞 通訊員 鄧斌 劉玉潔
“這里有人要跳樓,警察快來呀!”5月21日上午,漣源市藍田水陸派出所民警接到緊急求助,“藍田和”調解室人員與民警快速反應,迅速找到站在樓頂邊沿準備跳樓的女子,在采取措施將其帶離危險區(qū)域后,繼續(xù)進行后續(xù)安撫。
這是“藍田和”調解室與派出所民警建立聯動機制后,共同出警的生動范本。
如何高效化解基層矛盾,將風險隱患消弭于無形?在漣源市,這個難題正被創(chuàng)新性破解?!八{田和”調解室與公安110共同出警,將非警務矛盾糾紛化解在最一線;龍?zhí)伶?zhèn)“龍?zhí)聊馈币徽臼矫芗m紛調解中心以量化考核體系激活調解效能,推動調解成功率節(jié)節(jié)攀升……該市深度踐行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打造“市級統(tǒng)籌、鎮(zhèn)街主戰(zhàn)、村社前哨”的三級調解網絡,為基層治理現代化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。
調解員與民警在現場勸導情緒崩潰的當事人。?
浸潤“和”文化的
基層治理“前哨站”
踏入“藍田和”調解室,撲面而來的“和”文化氣息如春風化雨般浸潤身心。
“和園”里,青石板小徑蜿蜒至庭院一隅的“和亭”,飛檐翹角間懸掛著“以和為貴”的匾額。環(huán)繞四周的“和墻”上,歷代先賢調解典故,圖文并茂地勾勒出“和”文化的古今傳承。
“來這里調解的當事人,我們都建議他先到‘和’園走一走。”5月21日,藍天街道政法委員曾琿向湖南法治報記者介紹,街道地處中心城區(qū),轄區(qū)面積24.5平方千米,11個社區(qū)、4個村,常住人口10萬余人,企(事)業(yè)單位120余家,商業(yè)門店5000余家。人口密集,社會矛盾多發(fā),一度成為漣源乃至婁底的信訪重鎮(zhèn)。
2022年5月,為及時、就地化解基層各類矛盾,該街道成立“藍田和”調解室,同步成立“藍田和”臨時黨支部和“藍田和”義警隊。依托片組鄰“三長制”完善工作體系,按照“防、聯、調、管、?!蔽遄止ぷ鞣?,朝著“街道和諧、家庭和美、鄰里和睦、矛盾和解”目標奮進。
“矛盾糾紛調解宜早宜小。”曾琿說,在夯實基層調解力量與黨建引領機制的基礎上,街道持續(xù)深化社會治理創(chuàng)新實踐,2024年8月建成集政務、警務指揮于一體的綜治指揮中心,實現資源的高度整合,“藍田和”調解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,對涉及糾紛類、求助類、舉報類等非警務類報警,與派出所民警共同趕赴現場,將矛盾調解工作前置在案發(fā)現場。
“社區(qū)、村警務室矛盾摸排化解情況:無;社區(qū)、村‘三長’制工作及矛盾摸排情況:無……”綜治指揮中心編發(fā)“藍田和”每日簡情,排查掌握各類矛盾糾紛情況。一般矛盾由村社區(qū)片長、組長、鄰長及時化解,復雜疑難矛盾提交“藍田和”調解室調處。
深夜,龍?zhí)伶?zhèn)成功化解一起矛盾糾紛。
調解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6名,全體駐村社區(qū)干部跟班輪訓,漣源市司法局局長胡凌云等3名公職律師與2名公安民警輪流值班,按照“誰分管、誰負責”和屬地原則,根據矛盾糾紛的類型分流轉辦,由分管或駐點領導組織業(yè)務部門一道調解。此外,采取“常駐式、輪值式、訂單式”方式,充分整合力量,從派出所、司法所、綜治辦、信訪室、法治辦抽調專人組建專班,邀請市法院、市檢察院專業(yè)法官、檢察官參與案件調解,形成“中心吹哨、部門聯動”運行機抽。
據統(tǒng)計,調解室成立至今累計化解矛盾糾紛1058起,化解率達98%,其中非警務分流案件547起,實現矛盾糾紛“零轉信訪”“零民轉刑”的治理成效。
“小積分”撬動
基層矛盾化解“大效能”
“矛盾糾紛排查情況按時呈報加5分、80%矛盾化解率加20分……”龍?zhí)伶?zhèn)“龍?zhí)聊馈币徽臼矫芗m紛調解中心內,工作人員正對照村級矛盾糾紛調處工作考核辦法細則,認真核算各村(社區(qū))的綜治獎勵加分。
兩側墻上,“忍得一時之氣,免得百日之憂”“遠親不如近鄰,近鄰不如對門”等朗朗上口的鄉(xiāng)土諺語標語錯落懸掛,潛移默化地傳遞著“以睦為貴”的治理理念,力爭讓每一位來訪者都能在矛盾化解前,先感受到鄰里守望的溫度與善意,為平和溝通、柔性化解矛盾埋下伏筆。
數據印證了實際成效。
2023年信訪190件,2024年信訪103件,同比下降45.79%。
這與龍?zhí)伶?zhèn)推行的“三長包干+積分賦能”機制密不可分。該鎮(zhèn)建立“片長包村、組長包片、鄰長包戶”的三級責任體系,將村(社區(qū))劃分成了多個調解網格,調解員每成功化解一起糾紛,就能獲得相應獎勵。
“積分不僅與年度獎勵有關,還與評先評優(yōu)掛鉤。”龍?zhí)伶?zhèn)政法委員謝波翻開考核臺賬說道,考核分為月考核和年度考核,考核內容為人民調解工作實績,這大大激發(fā)了村級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,提升了矛盾調解工作的質量和水平。
按照《龍?zhí)伶?zhèn)人民調解案件“以獎代補”實施細則》《龍?zhí)伶?zhèn)“龍?zhí)聊馈贝寮壝芗m紛調處工作考核辦法考核細則》規(guī)定,簡易矛盾、一般矛盾、復雜疑難糾紛和重大矛盾糾紛分別設置案補資金200~3000元不等,鎮(zhèn)財政拿出每年4000元作為每個村(社區(qū))的矛盾糾紛基本工作經費,并對考核排名前9名的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進行1000~3000元獎勵,形成人民調解工作常態(tài)化激勵機制。
當群眾遇到煩心事,該去哪傾訴、找誰解決?為解決這一問題,該鎮(zhèn)開通矛盾糾紛專線電話,并將號碼醒目張貼在各村(社區(qū))公告欄、黨群服務中心大廳,還通過制作便民聯系卡,確保每家每戶都能隨手拿到。
24小時在線的熱線,讓群眾真切感受到“遇事有處說、隨時有人聽”的安心,將矛盾盡可能化解在最初階段。自“龍?zhí)聊馈背闪⒁詠恚?zhèn)村兩級平臺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032件,其中近80%矛盾糾紛均在鎮(zhèn)村一級化解。
傳統(tǒng)智慧與現代治理的
基層實踐樣本
“藍田和”“龍?zhí)聊馈钡日{解品牌,是漣源市立足基層治理創(chuàng)新,精心培育的示范引領標桿。
“通過品牌引領,將傳統(tǒng)和文化與現代治理理念深度融合,構建起覆蓋全域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網絡?!睗i源市司法局黨組書記李杰表示,漣源市不僅凝聚起黨員干部、網格員、鄉(xiāng)賢志愿者等多方力量,還推出“積分制考核”“一站式調解”等特色機制,形成“一品牌一特色、一區(qū)域一亮點”的治理格局,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效、暖心的調解服務,為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。
截至目前,漣源市共建有人民調解組織537個、行業(yè)性專業(yè)性調委會14個。各級調委會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,強化信息互通與資源共享,實現風險隱患動態(tài)預警,形成 “部門聯動、齊抓共管” 的協同治理格局。依托市、鄉(xiāng)兩級 “一站式” 矛盾糾紛化解平臺,常態(tài)化開展 “地毯式” 排查,聚焦鄰里關系、勞動糾紛、婚姻家庭等重點領域,構建起 “村(社區(qū))初調 — 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統(tǒng)籌 — 行業(yè)部門聯動” 的三級化解鏈條:村(社區(qū))對排查出的矛盾,第一時間調動片長、綜治專干、支部書記介入調解;未化解案件及時上報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,由綜治辦、司法所等站所聯合攻堅;涉及行業(yè)領域的矛盾,則由行專性調委會或相關單位指派專業(yè)力量協同化解。
在責任體系構建上,該市嚴格壓實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、村(社區(qū))及行業(yè)部門三級責任,形成“排查、處理、反饋”的工作閉環(huán),所有矛盾糾紛均明確專人負責、限時辦結,并依托湖南省案件信息平臺強化數據錄入與全流程跟蹤督辦。對調解成功案件,通過實地走訪、電話回訪等方式開展?jié)M意度調查,防止矛盾反彈回潮,確保 “案結事了心亦安”。
該市堅持“選優(yōu)配強”原則,優(yōu)先選聘政法戰(zhàn)線離退休人員充實調解隊伍,專職調解員均需具備法律專業(yè)背景。每半年圍繞《民法典》、調解實務等主題,邀請資深調解員通過集中授課、案例研討、現場實訓等多元形式,開展調解技能培訓,重點提升法律運用能力與糾紛處置技巧。
數據顯示,漣源市登記備案人民調解員2728名,其中專職調解員558名。2024年以來累計開展專項排查60余次,摸排矛盾糾紛7825件,成功化解7560件,化解成功率達96.6%;組織各類調解培訓30余場,覆蓋5000余人次,為基層治理筑牢人才支撐。
責編:李禎媛
一審:李禎媛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